回答|共 38 个

新睿 LV15

发表于 15-8-2010 16: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一步到位进的好学校。。对于外国学生来讲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好孩子。。完全可以在一般的学校努力学习。。年底通过成绩转去好学校的

MZHFAN LV6

发表于 15-8-2010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都是真心话,前一句是安慰自己,后一句是现实要我说的话。至于为何要来,个中原因,无法详述。独裁末期,皆 ...
剑走天涯 发表于 15-8-2010 15:58


10楼、11楼说的很好!
既然你看清了那个你不喜欢的大环境,为何还要计较新国度学校名气大不大。
作为“外国人”,想一步到位,很难,就是孩子适应起来也很难,不敢说百分之百的能“一出成功”。应当事先有心理准备。

MZHFAN LV6

发表于 15-8-2010 17: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学生回中国就业困难变“海待”

留学7载,花费 200万,回国后却找不到心动的工作。这种情况,让张辉(化名)有些意料不到。昨天记者获悉,在父母的安排下,他现在暂时在一家小企业里安顿下来。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已上万,且每年仍以2000多人的速度在递增。然而,“海归”的“幸福时光”已然过去。

人才市场上,“海归”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而沦为“海待”者大有人在,变成“海找”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那些中学毕业就出国留学的“新新海归”们,在“僧多粥少”的就业环境下,他们甚至慨叹:“海龟”不稀罕了,还斗不过“土鳖”(国内毕业生的戏称)!

留学7载却找不到心动工作

1999 年,没考上高中的张辉与身边的许多孩子一样,被父母送到加拿大留学。

“那时候年纪小,管不住自己。”张辉回忆道。刚到加拿大时,由于思乡心切,又缺少父母的管束,张辉常和来自国内的小留学生们“厮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无心向学。

后来,张辉勉强申请到加拿大一所三流大学, “对专业没什么想法,便跟风报选了国际贸易专业。”

张辉说,原以为出国镀一层“金”,就能找份好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生活在华人圈,英语不过关,又没有考取相应的资质**,尽管在国外待了7年,花费了200多万元,在那里却难找工作,不得不选择回国就业后,发现“‘海归’不再是香饽饽了”。

从2003年开始,国内每年都要产出大量待就业大学生,加之“海归”回流,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由以前的追捧,日渐转变为理性。回国后,张辉前后找过十几份工作,都不甚理想。最终只能在父母的安排下,草草在一家小企业里安顿下来。

逾35%“海归”存在就业困难

张辉的遭遇并不是孤案。

省人力资源专家汪长江告诉记者,在省人才市场每月举办的高级人才招聘会中,每个场次总有约 40个“海归”的身影。郑某就是其中一个。

郑某是浙江大学政治系2009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去英国留学。在英国,郑某发现,中国留学生虽然学历更高,但对西方的企业文化不甚了解。“可以说,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很薄弱的。”

后来,郑某选择回国。她苦笑着说,回国的这一个月时间,她几乎每天泡各大招聘会。“我有7个大学同学陆续去了英国、美国等留学,其中4人因为在国外求职屡屡碰壁,而选择回国就业。”

海归职场受挫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据世界HR(人力资源)实验室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 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早几年,一份冠名“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显示,只有57.5%的“海归”能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相当一部分“海归”不得不沦为“海待”。

“新新海归”拖了就业大军后腿

“海归”为何会沦为“海待”?

省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郑知跃称,目前,归国留学生成分正在发生变化,硕博学历获得者的比例有所下降。“事实上,中学毕业就直接出国留学的‘新新海归’们拖了后腿。”

在业界,“新新海归”由于低年龄、低学历,也被戏称为“两低”海归。

谈起“新新海归”的就业难问题,杭州市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管宇称,这与盲目出国热不无关系, “事实上,有很多小孩并不适合走出国留学这条路”。

衢州的杨某少时也曾出国留学过。回想起那段留学生涯,他却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杨某是在小学二年级时被送往英国留学的,“由于语言不通,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为情绪得不到舒解,杨某性格越来越孤僻,最后患上了抑郁症。无奈之下,杨某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时回国。

海归需回国“淡水养殖”5年以上

在宝石公司人事部经理杨航斌看来,“海待”现象还与“海归”成分的改变有关。

他认为,随着出国留学门槛的一降再降,“海归”的含金量随之缩水。不少企业在经历了泡沫经济的挤压后,也不再把拥有“海归”的数量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和价值的砝码,“要能力不要背景”成为很多老板的共识。

郑知跃表示,“新新海归”从校门到校门,回来后仍习惯运用欧美惯性思维待人接物,加之对国内办事程序不熟、缺乏工作经验等,使一些海归在短时间内无法和国内就业形势接轨,容易出现认知断档现象。

针对回国后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马云早在2008年就曾形象地表述:对“土鳖”要用“海水” 放养,对“海归”至少要用“淡水养殖”5年以上。

国内缺乏“海归”就业指导平台

然而,国内并没有专为“海归”们设置 “淡水养殖”场。

浙江新通留学有限公司留学总监胡嘉西称,出国前,中介机构一般会为留学人员设置过渡期,帮助其适应国外环境,但留学人员归国后,并没有过渡期培训指导这一后续服务。

中介公司靠不住,那ZF层面的留学服务机构呢?郑知跃说,目前,省内对存在就业难的海归人数,尚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计,更不用说是专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国内人才需求信息平台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平台了。

“归国留学人员要重新适应国内环境必须有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除了自我摸索,还需要相关机构对他们做一些指导和培训。”郑知跃认为,可考虑实行“软着陆”政策,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在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内,帮助其尽快度过“水土不服”期。
海归就业多倾向经济金融领域
据省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一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省留学回国人员数量达9400多人,其中,博士占 16.1%,硕士占52.9%,学士占11.4%,进修人员占19.6%。

glasshot LV6

发表于 15-8-2010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剑走天涯
你可以想办法来新加坡陪孩子,谁说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路很多,你看许多农民工来新加坡了.
再好的补习学校也不如差的正规学校,你误人呀

ahong345 LV6

发表于 15-8-2010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必要盯着那几所好学校,关键在于孩子,如果可以进入普通中学快捷班考O水准进入初院就行了。

小飞猪 LV16

发表于 15-8-2010 2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飞猪 于 15-8-2010 22:20 编辑
回复  剑走天涯
你可以想办法来新加坡陪孩子,谁说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路很多,你看许多农民工来新加坡了.
...
glasshot 发表于 15-8-2010 18:24


glasshot说得很有道理
男人不可以陪读,但有钱、有学历可以试试申请EP、SP
另外既然决定了考AEIS,就先不要想那么多,让孩子努力备考吧,考完再算咯

juewang LV3

发表于 15-8-2010 22: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是我泼你的冷水,不知道你是在中国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我看多了,按你的表述,你儿子自控能力差,未来你得到的结果多半是花巨款培养了一个废物,这里已经有现实的活例子,他们都被赶回国了。别以为堵上8年10年数九可以捞到移民的目的。就算是移民了,他的生活质量能赶上中国的吗?新币1000就和人民币1000是同质的。

baokun2222 LV5

发表于 18-8-2010 11: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_hill

juewang LV3

发表于 18-8-2010 13: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这个地方啊,其实就是农民工才可以来。如果你在中国衣食无忧,如果又在大城市,真的不要来了,你不能生存,你可以去做苦工吗?一个月500--700的底薪,要靠做至少12个小时的工才可以赚到1000多,现在交通费,房费,生活用品和食品都在涨,这里1000新币和·1000人民币是没有差别的。何况你是三等公民。

天天喜乐 LV0

发表于 18-8-2010 16: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