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6 个

有雪的冬天 LV8

发表于 19-11-2009 0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关心的就是母子分离的事情,母子相依为命这么多年怎么可以说分开就分开,那样太冷血太无情了,相信新加坡政府也应该予以充分考虑,哪个孩子不是妈生的妈养的的?

盐水人 LV6

发表于 19-11-2009 08: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盐水人 LV6

发表于 19-11-2009 09: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盐水人 于 19-11-2009 23:57 编辑

回复 138# ski


    开始的时候是说妈妈可以在新加坡工作维持母子生活,后来改为第一年不许工作,被妈妈们接受了。现在的问题是妈妈们要求陪孩子学业完成。可以在一年后工作,但不该有什么人头的限制,税是照缴不误,这些要求都无害于新加坡的发展,应该说是新加坡更有利。新加坡很多小贩请不到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们都不做。那些妈妈也就希望可以合法地做这些吧,并不影响谁的饭碗,也可以推动小贩们的发展啊。小贩们也来帮忙呼吁一下吧,陪读妈妈才是你们的帮手啊!

盐水人 LV6

发表于 19-11-2009 0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盐水人 于 19-11-2009 23:45 编辑

回复 80# 幸福的小孩


作为一位学生,我真的觉得没有妈妈是很影响学习的。自己打工挣钱还可以,但放学后除了应付作业,还要自己打理生活琐碎真的需要很多时间。买生活用品、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租房子等等。想想那些家庭主妇只是忙这些事情,一天一天就过去了。这些事情也会使我少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为了学习,我也会尽量少和同学出去。我自认为这次O水准考的还不错,在课外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都是因为我可以一回家就学习,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其他事情都有妈妈照顾。如果妈妈走了,我的学习一定会退步的。虽然新加坡的学生也有兼职打工的,但毕竟回到家里一切都有妈妈照顾。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妈妈可以陪我到大学毕业。到那时我可以专心工作,下班后也有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不过最好还是妈妈可以一直留在这,这样我以后工作赚钱了,才能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不然妈妈为我忙碌辛苦了这么多年,却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就要回去了。到时为了照顾妈妈,我也很可能回国找工作,这样才能陪她。不然她一个人孤零零的会很寂寞的。

这个孩子说的话很令人深思。

开心Apple LV10

发表于 19-11-2009 0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好感动!当妈妈的心,只有做了妈妈的人,才会理解的更透彻。
新加坡公民妈妈,移民成功的PR妈妈,还有这些陪读妈妈们。统称妈妈。
为了自己的孩子,所作所为都是伟大的!所以不希望有人歧视这些陪读妈妈。
做妈妈的人们,加油啊!

天天喜乐 LV0

发表于 19-11-2009 15: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min832917 LV8

发表于 19-11-2009 16: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n832917 于 19-11-2009 16:47 编辑

偶然发现了这个帖子,还真热呀
我也是过来人,我太太带儿子来新加坡有八个年头了
以我切身体会来讲,家里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靠母子俩在新加坡打拼是非常非常难的。
我觉得不能抱怨新加坡政府,毕竟人家在制订政策时是从维护新加坡自己身利益来考虑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适应,适应,再适应,最后实在适应不了可以选择尽早回国。

min832917 LV8

发表于 19-11-2009 17: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国内读小四到了新加坡从小二开始读起,2002年之后的二年是最艰难的,一是要适应环境,二是要应付母子俩在新阶段的生活费,每年大约7万人民币吧,第三年妈妈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压力才有所减轻,就是这样我每年还要支付4万人民币以补贴他们娘俩的家用,儿子一年二个假期,妈妈一年一次休假,这些费用都要我来准备。
儿子考上华中还考取了绘画特选班,这样每个月就省下了2千多元人民币的学费,也算儿子争气,为我减轻了不少负担。现在母子俩都拿到了PR,最近打算把国内的一处房产处理掉做首付,给他们娘俩在新加坡买个家,这样做一是进一步减轻妈妈的经济负担,减轻我的经济压力,二是可以做为储蓄的一种手段,等孩子21岁后不再需要妈妈陪读的时候,妈妈可以变卖房产,回国休息养老。
要问我是如何负担母子俩在新加坡的费用,这好办,在国内办张主辅卡,主卡在你这儿,辅卡在夫人那儿,有事就划卡,有急事也可提现,套用妈妈的话就是:刷卡真爽!
可我这面还款就不爽了。
可想到母子俩因我的支援而在新安居乐业,儿子学有所成,不爽也爽了。

北国风光 LV4

发表于 19-11-2009 17: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国风光 于 19-11-2009 17:36 编辑

一:这些哭菜花们没有你这么个爱妻疼子的好老公。


二:这些哭菜花们没有你这么有能力找得到,有资格申请PR工作的好老婆。


三:这些哭菜花们没有你这么成绩优秀到,有资格获得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的好儿子。


有时候,这人比人,就得扔。

xiaopingping LV7

发表于 19-11-2009 18: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年有太多世界各地的人才削尖了脑袋跑来新加坡 !所以新加坡政府好像根本不害怕没有人才!所以政策才会如此吧!我也早就见怪不怪了 !看开点吧!有本事在那里都一样生存!:_hjl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