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14 个

hdcsh LV4

发表于 7-11-2009 09: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纽交所黄金ETF GLD.和黄金同步。

catcat LV5

发表于 7-11-2009 13: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atcat

此时,其实你退出欧市,握紧黄金应该不必看盘的。
炒汇,24小时的活,人如惊弓之鸟,惶惶不 ...
hwwca 发表于 7-11-2009 02:47

对于汇市来讲是无所谓牛市还是熊市都能赚钱的。所以市场变动大我就更能赚钱了。

雨茜 LV13

发表于 13-11-2009 14: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里面,
肯定有人大赚一笔了... ...

雨茜 LV13

发表于 13-11-2009 16: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好悲观啊... ...

雨茜 LV13

发表于 1-12-2009 18: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真实失业人口是多少?

11月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官方就业数据再次令世界市场不安:09年10月份减少19万个非农业领域工作岗位,失业率升至10.2%,为1983年4月以来最高。面对持续疲软的就业数据,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6日讲话说,10月失业率是一个“令人清醒的数字”,凸显美国面临的经济挑战。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当天也回应说,最新公布的失业率虽不在意料之外,但也令人失望,“这提醒我们许多工作亟待展开”

美国10月失业率突破两位数,由9月的9.8%升至10.2%,远超先前预计。10月份的失业人数比9月新增56万;失业人员的结构也更加糟糕了,平均待业时间达到27周,比衰退开始时增加了十个星期。一般来说,失业时间越长,重返工作的机会就越渺茫。有经济分析师认为,尽管美国经济显现复苏势头,但企业在增加雇员方面仍持谨慎态度,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

而对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市场也有不同程度的质疑。有专家(孙涤)指出,美国今年10月份的失业率其实是自1943年以来的新高,而且10.2%其实是一个被低估的数字。按国际劳工组织的口径来统计的,在美国通常称作U3。若全面一点,即按U6来测算,失业人口已达到17.5%左右

U6是U3加上“因为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而沮丧,中止寻找工作的劳动力”(U4),再加上“因不能找到工作会退出找活行列的劳动力”(U5),再加上“无法找到全职工作的临时工” (据布鲁京斯的报告,仅这样的临时工群体就超过了930万人)。

外,美国有一些民间组织,按其所谓“影子官方统计”(SGS)认为,美国目前的实际失业率甚至高达22%以上。

有消息指出,美国官方的失业率数据只是估计得来,实际上并没有反应出市场的真实信息。为什么政府没有如实报道这个数字?很有可能是政府的统计家们故意把它弄得“漂亮”一些。劳工部每个月的就业信息是基于每月的两份不同的调查。“家庭”(household)调查仅仅包括6万个家庭,调查问题是人们是否有工作,是否在找工作,或者已放弃,回到学校,或已退休。

对于“失业”的官方定义,比如说:如果你认为你不会再去找工作了,而回到学校,或接受再培训,那你就不在就业队伍里,所以就不是“失业”的了。同样,如果你已经接近60岁,而放弃找工作,准备靠储蓄熬到领取社会安全险,那你就是“退休”了,而不是“失业”。

因为这“6万”个家庭只是全部就业大军的1/400%,这个结果也会像其他调查一样,会有各种统计上的调整。所以有些人更依赖于另一个所谓“机构”(establishments)调查,这个调查会联系15万个公司和政府机构,看有多少人在工资单上。这个调查范围比较广,所以许多人认为这个调查比较准确,但它也是经过很多调整的,所以也会导致模糊不清。
对于官方公布的10月份失业数据,失业率只报告“U3”的9.8% 失业率。 但如果你加上 “已放弃找工作的”(U4),那失业率就会增加到10.2%。如果加上劳工部定义是“没有找,也没有工作的,但是可以工作,而且在过去找过工的”(U5),失业率就到了11.1%。最后如果加上 “因经济原因做半工的”(U6),那失业率就会高达17%左右。

孙涤指数,失业数字在政治上向来极为敏感,当政的往低压甚至捂,在野的则往上抬甚至猜,出入显著自是寻常事。民主党目前当家,态势同一年前正好调了个儿,奥巴马那时言之凿凿指责布什,现在却不得不冒当初饱受批评的共和党的责难炮火。而幕僚们也很吃瘪,过去几个月的灿烂预测被捅破,跨政府连任的柏南基可能是唯一不太需要改口的官员,他至今还在坚持失业率不会越过10%。其实,美国就业状况的每况愈下,肇因是结构性的,哪个政党都难扭转。奥巴马政府以为刺激大企业帮助解套就能改善失业,太乐观甚至有点轻率。短期提振民气的效果或许有,要长期提高就业水平,美国人不痛下决心,尤其是民间的艰难转型,不可为之。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目前而言,对企业减低成本和亏损会有帮助,但对就业的人数绝对是不利的。至于企业恢复赢利,甚至扩大经营之后,会不会有力推动就业还很难讲,即使可能也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了。

原帖:http://goo.yikuo.com/news/2009-1 ... 30013071892614.html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