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
这位参加过奥林匹克物理竞赛
嗷~~~ 很牛的 引用:以下是虎符氏在 2009-07-04 00:46:49 发表的: 我学机械的!物理学还好了、90年代参加过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我只知道土堆只有向下的重力!向左向右倒,我真的不知道!!
那打了桩35米的楼还不如10米的河堤?
不懂!!
望装家赐教!! 仅建议大家去看看这两个个帖子,貌似专业人士的说法。 现实确实有些假冒专家,不过这次的江欢成院士是真格的,货真价实的专家,非砖家。希望大家理性一些。 另外佩服一些人说设想的土的受力性能与液体类似,呵呵,你们翻翻《土力学》,我学过点,告诉你们,这个设想早已被证明而且已经实用了很多年。 举个例子,雨天里你不小心踏入淤泥里,你的脚是不是陷进去了,有些脚底的泥巴是不是被脚压到脚底两边?如果按照淤泥是固体的理论,脚不应陷进去的;那些压出来的泥巴也应该被压在你脚底,不会被挤出来。 粘土含水多了的话回变成淤泥的;同理,这些淤泥蒸发掉部分水分也还是粘土(仅举例子用)。 这个例子不太贴切,仅方便以一些人理解。不过这些科学的东西用类比本就不妥。有能力的人还是去看《土力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就可。没有能力的人可以问周边学过的人,如一些注册结构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师。或相关专业学生,如地质学,岩土力学,地基处理等等。 高中时参加过《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网友,我也了解,当年也是参与过,不过那些题目跟这里所用的是两个概念。举例,奥物竞赛的力学题目是平面的,仅涉及xy俩个坐标轴,而建筑结构设计所用力学分析都是立体的,模型都是根据现实情况设定和推演的,涉及xyz三个坐标轴。这个可以借助高中数学里空间矢量来理解,例如矢量的空间分解和组合计算。你应该有理解《土力学》的潜力。 《结构力学》里涉及数组和矩阵,矩阵的利用非常多且复杂。 如果你熟悉《土力学》的话,相信你能够理解专家结论的
引用:以下是司法公正在 2009-07-06 13:08:25 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小蜜蜂的刺在 2009-07-04 16:59:36 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司法公正在 2009-07-04 13:39:42 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小蜜蜂的刺在 2009-07-04 12:17:55 发表的: 假如是因为堆土的侧压力过大原因造成的
那么房子应该倒在堆土的一边啊——这个道理很明显,就像两个练武的,甲站着,乙用扫堂腿踢他,如果扫堂腿正面踢,甲上身由于保持静止的惯性会向前趴,后面踢,甲会向后倒。所以,大楼应倒向受力的方向即面向河道的方向,而从图片上看上去,楼倒在了开沟的一侧,这是为什么,请上海搞设计的楼主来科普一下。 你的判断依据非常有意思。足以启发我更深入得解释。也借这个机会补充前面解释的缺漏之处。 对这桩楼而言,它并不是只受土堆这一个力的,当然这个力是导致其倾覆,还有其他阻止其倾覆,抗倾覆的力,例如桩基本身提供的抗剪力,和楼另一侧基坑与楼之间还有没挖掉的土,这边的土提供的是抗倾覆,还有楼本身的重力也提供抗倾覆力等到。在倾覆力和抗倾覆力共同作用下,由于倾覆力已经大于抗倾覆力,所以楼倒了。倒的方向是与倾覆力和抗倾覆力抵消后的合力方向。 力是矢量,带方向的。这个高中应该学了,不用争论了吧? (以上是假设这两个力最后作用在空间同一点上的,理论上也可以科学的转化到同一点上,不过太复杂) (
由于实际情况下,各种力不是作用在相同空间位置的,精确的计算公式是验算倾覆力矩的。这个不是专业人士,或不了解和熟悉力矩计算的人很难理解,先写出来,免得遇到挑刺时再补充) 那位博学的同学可以提供一下
抗倾覆验算公式。网上找了一下,没有找到合适的。 你的类比跟倒楼之间有点不一样。甲站在地面上,而楼房是通过地基中的桩基连接于大地。 甲踩高跷,高跷高度1.5米,然后乙还是用扫堂腿来攻击甲的脚部,现在会倒向哪里呢? 另,如果你不能平心静气探讨,继续采取谩骂字眼,我就不会再理会你的帖子了,见谅! 当然,甲踩的高跷要采取点措施以便跟
楼通过桩基与大地相连类似。 你前面类比的结果跟现实不同,应该恰恰是忽视了桩基的作用。 当然,无论怎样,这种类比都跟真实的情况有着千差万别,类比也要类比的象才行,仅忽视一个条件,结果可能就南辕北辙。
我不承认自己是专家,也非砖家,也非脑残,不过我懂得不多。以上所说,我不太理解,仅仅好玩。请不要跨省起诉,和追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