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aofang123 LV4
发表于 24-5-2009 16: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虽然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 ,但是其华文教育在东南亚是十分薄弱的。在新加坡的很多中国父母无奈地叹息孩子对中文学习的厌倦及至放弃。拿一本《西游记〉〉 ,给读小学的孩子看,十有八九是读不出来的。最近听一些中国过来的同事讲,虽然家里讲华文,但他们孩子对中文退避三舍,表面上说英文学的比国内好,其实也只能仅以此来安慰自己而已,但暗暗地心痛不已,毕竟放弃的是一种文化。我俩个孩子,因为我父母是中文老师,现在住这边,一直在注意他们的中文教育,所以他们的拼音汉字的书写基本功不错,5岁的女儿读 <<我报>>基本没有 太大的问题 ,我借此一角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3岁到四岁的时候,孩子对语音特别敏感 ,拿我女儿为例子,那时候,我父亲开始教他拼音。3个月后她基本掌握了,此时我父亲开始教她认字,每天坚持5个字,后来让孩子自己组合拼音,慢慢地 就可以读一些加注拼音的故事 。四岁的时候就给她长一点的故事,有图画的,比如说贝贝熊系列。家长可以注意日常的发音和语法要正规准确,使孩子建立良好的听力和语感。四 岁以后或者五岁左右,孩子的知识面大增,可以用语言表达很多情景和感情,而且,这时候是孩子形象思维大大超 过逻辑思维的时期,中文是形象文字。有的家长担心 孩子中文学好了,将来英语会受影响。我认为大可不必。语言不是逻辑性记忆,不会互相排斥,相反会互相促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很容易学习多种语言,而且 越学越容易。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或者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音乐家的孩子大多数学了音乐,或者有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画家的孩子大都学了作画,或者对艺术有相当的理解力。我们这些中 国孩子的父母大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就拿我们公司的中国人家庭来说,放眼一望,最低学位是本科或者硕士,和国内大研究所工作的感觉差不多。这些家长的中文水 平应该在80%的中国人之上,即使不能达到舞文弄墨的水平,至少可以达到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如果在中国乡村,一定可以作小学甚至中学教师,在海 外,一定能作外国人的中文老师。退一步说,我们即使达不到教中文的水平,我们的孩子所拥有的口语环境也是无予伦比的,大部分孩子在五岁以前都具有90%的 中文听说能力,口语词汇量相当于非中文母语的人三年到五年的口语学习水平---这就是我们拥有的宝贵资源。这样的宝贵资源是无数英语家庭望尘莫及的,是他 们花很多钱请教师,花无数时间苦读练习也换不来的。
而当中国家长给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英文不好,在课外花很多时间去补习英文,其次增加才艺课如钢琴、体育、绘画时,不少中国家长把中文学习放在与其它才艺同等重视程度,甚至靠后的位置。我认为这一点是造成孩 子最终失去中文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以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为孩子选择课外才艺学习时,应该优先考虑中文。为什么呢?这要从家长让孩子学习才艺的目的 和目标说起。关于这个问题我问了一些家长,大部分说学习才艺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画家, 只是想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锻炼孩子的意志;甚至有的说是为了不让孩子瞎玩儿,浪费时间;有的只是看见别人的孩子学,怕自己的孩子耽误了 对不住他们,所以就趋之若鹜。那么学习中文的动力和目的又是什么呢?以前新加坡人说是万一将来中国强大了,中文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学习中文可以”预防万一“。现在他们把“万一“改成中国经济肯定会强大学好中文和中国人做生意。这是 个说得过去但很勉强的理由,实际上对家长和孩子根本形不成学习的动力;有人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要 说中国话,这个理由也勉强,因为世界越来越小,中国人未必必须说中国话,因此也是可有可无;有人说是为了扩大将来寻找职业的可能性,虽然功利实用但还是可 有可无,因为谁都不知道将来孩子会找什么样的职业。在这些动力下学中文,必然结果就是”流产“。
我认为学中文与学其它才艺对孩子的智力能力的培养是异曲同工的, 而中文学习有更多的价值。原因如下:1. 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 孩子在学校里大部分时间接受“左脑训练”. 中文是象形文字,像钢琴和绘画一样,可以锻炼右脑, 极大地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左右脑发展平衡。由于中文涉及到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背景,如人文、地理、历史以及与西方全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对孩子的大脑开发比其它才艺更加全面; 2. 在扩大孩子的视眼方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5000年历史会让孩子打开一个崭新的、更加丰富的心灵世界。
我们都学过外语,知道语言不是数理化,学会了公式就能自如运用。语言是需要靠直觉、情景和重复的,是要产生感情共鸣的。国内的孩 子天天泡在中文的环境里,并且没有其它语言的“干扰”,仍然需要花整个小学六年才达到基本的中文水平。我们这些生活在新加坡的孩子们,生活在英语的海洋里,学 中文的时间只有课堂那几个小时,回家让他们做半个小时作业,而且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画(写)字。当他们已经阅读英文小说的时候同时,中文水平只能读儿歌和狼来了的故 事,他们失去了几乎所有语言学习的必需条件(直觉、情景和重复),我们怎么能抱怨他们没有学好呢?
那么,怎样才算达到”一定程度“呢?首先是提高识字量。据统计,读物常用字在2500左右,相当于中国小学毕业水平,达到这个识字量就达到了成 人的阅读水平,再加上写作运用, 中文就过关了。我个人认为学中文不能单纯增加识字量,而要配合儿童的 心理和知识面发展,只认识字而没有生活的经历和理解力,最后也要忘掉或错误理解。但识字战线拖的太长,又会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撒年级之前主要以认字识词为主,三年级以后要进入大量阅读和应用写作阶段,用来巩固和理解 所学的汉字,并增加文化的厚度。
最后一点,常带孩子回中国看看,每年至少一次,不要抠门那几个小钱。回到老家的农村,回到父母生活的地方,让孩子感性地认识一下中文的海洋,那历史,山川,用文化底蕴去感染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