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27 个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27-6-2013 08: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主席原中行董事长肖钢去年11月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tianyaren LV15

发表于 27-6-2013 08:5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国内目前这些金融产品,看仔细了,条款都是说预期收益率是多少,然后拿以往最佳业绩忽悠新买家。
也有明确说明保本的,但是收益只比银行利息高一点点。
前段一个遭到提前预定暴抢的20%回报预期的产品,其实实际上也是有至少20%的亏损风险。
赌徒心态:所有人都希望最终中大奖的是自己。

hearts LV6

发表于 27-6-2013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低风险问题还是不大的。本是可以回来的。

低风险4%-5%是有的。现在一些小商行7%都有,但是不是长期的,是短期30天。

中等风险以上就不敢了。

jiyun11 LV13

发表于 27-6-2013 13: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DIYer 发表于 26-6-2013 00:43
不要想当然,你说房子值100万,银行就听你的,银行会自己去估值的。



呵呵,说明你还是不懂。

以前在国内,我的某某是审计事务所的,专做这个。

开个皮包公司,找审计部门审计,再搞定银行贷款,最后再一点一点多贷,滚雪球一样,公司就全靠吸血活下来了,有没有利润不重要,要能骗到银行的钱。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利益均沾。

中国,你懂的,亏的是银行,又不是自己开的。

DIYer LV9

发表于 27-6-2013 13: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jiyun11 发表于 27-6-2013 13:24
呵呵,说明你还是不懂。

以前在国内,我的某某是审计事务所的,专做这个。

说段子,谁都会。

果儿 LV9

发表于 16-7-2013 16: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jiyun11 发表于 27-6-2013 13:24
呵呵,说明你还是不懂。

以前在国内,我的某某是审计事务所的,专做这个。

这种日子也有人受得了,真是牛人

彼岸天 LV12

发表于 16-7-2013 17:0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我心惊胆战的,去年回国买了一个中国人寿做得存三年定三年的理财产品,不会不保本吧?

彼岸天 LV12

发表于 16-7-2013 17:2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我心惊胆战的,去年回国买了一个中国人寿做得存三年定三年的理财产品,不会不保本吧?
1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