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认为,政府最近宣布的一些新房屋政策,包括暂时停止预购组屋(BTO),以及提高购买新组屋的家庭收入顶限,可能造成大众化私宅市场的一些“饼”被瓜分掉,不过却不会导致房价在近期内崩跌,这是因为经济基础仍相当强劲、发展商们的财力雄厚,利率也处于低水平。
不过,本地的住屋市场却有可能在2013 年、2014 年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 除非新加坡人口继续维持每年超过7 万人的高增长。
瑞士信贷也在这份30页长、题为“新加坡房地产领域”的报告书中,预测国家发展部接下来可能实施的一些新房屋政策。
在组屋方面,它猜测,购买新组屋的家庭收入顶限,可能由现有的8000元提高至1万元。购买私人组屋和执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简称EC)的家庭收入顶限,则可能由现有的1万元提高至1万2000元。
为了照顾低收入人士,政府也可能增加两三房式组屋的供应量,并且提高这类组屋的购屋津贴。目前,家庭收入低于5000元的家庭,可以获得5000元至6万元的购屋津贴。
它猜测,政府也可能收紧条例,提高永久居民的拥屋期,限定他们必须住满八年,而不是现有的五年,才能转售组屋。
在私宅方面,瑞士信贷猜测,由于私宅价格不是这次大选的热点课题,而且私宅价格已经连续六个季度放缓了跌势,因此国家发展部应该不会再从需求方面着手,来为楼市降温。
比较可能的,应该是从供应方面着手,继续通过增加供地量来冷却楼市。它猜测,国家发展部可能在这个月宣布的下半年售地计划中,推出可建至少9000个私宅单位的地段。这将超过2010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售地计划中、大约8130个私宅单位的供地。
大选热议房屋政策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瑞士信贷认为,房屋政策在这次大选中成为热点课题,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2005年至2009年的人口激增了72万2000人(大约63%为外国人),但是同期完工的新房子只有5万个(1万6000间组屋和3万4000间私宅单位),造成供需失调。
二是近年来组屋价格的增长,显著超越中低收入阶层的国人收入增长。虽然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购屋津贴,但它相信,一般家庭的购屋能力还是被削弱了。
为了让国人能够拥有更高的生活素质,瑞士信贷认为,新加坡接下来可能实施一些政策,导致新加坡的中期人口增长率放缓至1%至2%,中期的经济增长则可能放缓至大约4%。不过,它预测,今年的经济预料还是能够增长6.5%,明年则可增长5%。
在房屋供应量方面,瑞士信贷担心,取消预购组屋制,可能导致未来的供应过剩——重复建屋局在2000年初面对的困境。当时,建屋局手头上握有超过2万5000个未售组屋单位,一直到2005年前后才慢慢将它们“消化”掉。
瑞士信贷估计,今年和明年将各有大约2万个房屋单位(包括组屋、执行共管和私宅单位)完工,2013年的完工单位将增加至3万6000个(包括EC)、2014年则可能增加至5万2000个。这也就是说,2012年至2014年的新房屋供应量可能约10万8000个单位。
瑞士信贷相信,政府将收紧移民条例——假设接下来的人口,由2005年至2009年的每年平均增长14万4000人,放缓至每年增长4万人至10万人,那么2012年至2014年的住屋需求,可能介于5万7000个至11万1000个单位。
这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些先决条件下,包括:新加坡人口维持至少每年7万人的高增长,而且家庭平均人口维持在5人的情况下,这些供应量才能够得到满足。
瑞士信贷认为,在众多房地产领域中,大众化私宅领域的曝险最大,因为一旦组屋转售价格下滑,将最先冲击大众化私宅领域,而且2013年至2015年完工的私宅单位,大多属于中低档私宅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