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所有广告

一个残疾女孩与世博的故事

原作者: 荣芳|14-4-2011 16:13

摘要: 一个残疾女孩与世博的故事(一) 荣芳 认识张萍 那应该是2009年飞雪飘零的冬天,气温特别寒冷。我们都穿着厚重的羽绒服穿行于街市。但我喜欢冬天,我觉得冬天要比夏天好过的多,头脑清楚,容易记住一些 ...

一个残疾女孩与世博的故事(一)

                                     荣芳

认识张萍

那应该是2009年飞雪飘零的冬天,气温特别寒冷。我们都穿着厚重的羽绒服穿行于街市。但我喜欢冬天,我觉得冬天要比夏天好过的多,头脑清楚,容易记住一些人与事。


和外面的冰天雪地相比,这是一家暖意融融的茶园,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素装淡定,一身清爽的张萍。她是好朋友马律师介绍的,她来时手里牵着她的儿子峰,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光景。我诧异张萍和我一样都是四十多岁奔五十的人了,孩子怎么这么小。


从谈话中知道,张萍是兰州人,父母均是监狱系统退休的老干部,有一个哥哥与妹妹都在监狱系统工作,均是穿警服的。张萍讲一口带点兰州味的普通话,语速比较快,但很受听。张萍的长相不是十分漂亮,但气质幽雅,做事干练果断。从后来的接触中我才知道,她目前的处境很悲谅,很令人同情。


她原和父母兄妹都在白银监狱工作,也是一名干警。80年代初张萍举家调往天水时,她死活不喜欢监狱工作,便费尽周折调到当时的天水电池厂工作,从一名干警变成一名工厂销售人员。当时的天水电池厂是国家知名品牌企业,天水电池以质优价廉著称,名扬全国。效益也一度非常好,令天水其他行业的人羡慕不已。张萍做销售工作也是如鱼得水。天生的销售奇才,只要她一出马,总能签得许多单子,讨来许多外欠帐。她经常携带几万到几十万的现金往返于城市与银行之间,风光异常。


鉴于她突出的业绩,厂领导对她非常器重,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没有配戴手机的那几年,他由厂里出资配发了一款高档的手机,且高额的话费均由厂里全部报销。她也算是给电池厂立下过汗马功劳,大红大紫过一阵子。


在电池厂时间不长,她便和厂动力科的一名青工诚谈起了恋爱,后来又结了婚,在他的穷追猛打下。


第二年,张萍便怀孕了,全家人喜出望外,张萍的父母兄妹都很高兴。张萍当时被确诊为双胞胎,负荷越来越重,由于严重缺氧,出现了早产现象。不到七个月,孩子早产了,是一男一女的龙凤胎。一个男婴在出生不久便死掉了,一个女婴被医生放在保温箱里重点救护。没过几天这个女婴也出现水肿现象,医生认为是败血症,按败血症进行救治。


结果女婴的大腿髋关节处打过针的地方出现了感染化浓,可能是由当时的针管消毒不当引起。


张萍的父母开始找主治大夫、专家、院长要求会诊,院方不承认是他们的责任,只认定是髋关节炎。20多天后,孩子的那地方已经化脓感染厉害,不得已医生为孩子做了引流手术。因为怕再度感染,紧接着院方征得张萍的同意后为孩子做了股骨头切除手术。这一手术虽说是成功的,但让孩子落下了终身残疾的隐患。
经过那样反复的折腾与打击,张萍产后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消瘦不堪。但她很坚强,出院后,她仍旧精心地照顾孩子的一切饮食起居。张萍与丈夫商量,给孩子取名雯雯。

   

雯雯一岁以后,按医院的安排,又做了一次手术取掉了前次手术其间留在腿中的一块钢板。


由于实施了这样的几次大手术,孩子的左腿始终发育很慢,比右腿要短几公分。作为母亲张萍急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治疗孩子的腿疾,希望她能象其他健康孩子一样愉快成长,张萍不惜一切代价带着孩子到处求医问药,后来又到过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进行治疗,还做了一次牵引手术和一次骨髓填补手术。


雯雯长到六岁的时候,张萍粗略算了一下,已经实施过五六次重大的手术。雯雯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长得清纯可爱,象极了母亲张萍。谁能想到她的生活是伴随着灾难与痛苦长大的。


雯雯七岁的那一年,张萍送孩子到市内一家重点小学上学。偏巧遇到了一位尖酸刻薄的班主任,这位班主任总是嫌雯雯反映迟顿,甚至怀疑雯雯智力低下,三天两头找张萍的麻烦。张萍清楚,孩子尽管腿有残疾,可这是后天造成的,智力一点问题没有,她和雯雯交谈后得知,是雯雯和这个老师闹对立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


到小学三年级时,张萍觉得再这样下去会影响女儿的健康成长与学业,便找到校长要求调换一个班级,校长同意了。后来的班主任李明霞,教语文的,带数学课的是一位男老师,两人配合得很好,对雯雯这个残疾女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爱心。有空还会给雯雯免费补习功课,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爱心在流淌,调动了雯雯这个多灾多难残疾女孩巨大的学习潜能,她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雯雯综合成绩已进入班上前几名。


婚后这些年,张萍为雯雯的事情到处奔波,而丈夫诚表现得异常冷淡,任凭张萍出头露面。有时候为一些日常琐事还不时给张萍发脾气,张萍这才知道自已的爱人的性格与自已格格不入,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长大,人格素养也差距很大。这些年,要不是娘家父母和兄弟姐妹全力以赴帮助自已,张萍真不知道怎样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孩子一岁以后,张萍因为要上班,孩子多时都寄放在娘家父母那儿。所以雯雯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受姥姥与姥爷的影响比较多。父母都是监狱系统的干警,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对女儿这些年的苦楚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对外孙女百般呵护,给她补习功课,教她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教她学会自信与坚强。


老人还经常给外孙女讲一些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或者买一些这类书籍给她看。比方说外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中国残疾人作家张海迪的故事、史铁生的故事。雯雯是87年出生的,她正好是伴随着张海迪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动人事迹一路走过来的。据张萍回忆说,对雯雯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有四个:一个就是自已,一个是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班主任李明霞,再就是雯雯的姥姥与姥爷。


因为丈夫对雯雯的事过问很少,埋怨太多,张萍和丈夫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婚姻已经明显出现了裂痕,为了弥补这种裂痕,张萍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到雯雯小学快毕业时,张萍和丈夫商量着准备再要一个孩子,将来也好给雯雯有一个做伴照顾的。雯雯的一切算是稳定下来了,腿也只能这样了。由于左腿比右腿短几公分,再加上腿中还有一块钢板不能取出,不能站立走路时间太长,一长就会疼痛。按国家计生政策,第一个孩子有残疾的,可以生第二胎,丈夫也有此意。



有了小儿子


为了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张萍与丈夫的关系暂时缓和了许多。也过了一段比较恩爱的生活。终于在1998年的那一年顺利生下一个儿子。张萍与丈夫商量给孩子取名峰,希望他的胸怀象山峰一样雄伟广阔。


有了儿子后,丈夫诚的脾气改变了许多,也不象以前那样剑拔弩张,粗暴无礼。那一年,受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大经济、大气候环境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天水的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都直线下滑,电池厂也不例外。

   

刚开始的几年还能免强维持,到后来工人的工资也时有拖欠,这对于夫妻双双都在电池厂且有两个孩子的张萍来说,危机更加严重。雯雯是残疾孩子,全家人肯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小儿子峰刚刚出生不久,又要一大笔费用来抚养。

     

贫贱夫妻百事哀,丈夫诚的脾气又变得暴烈起来,动不动就摔东摔西,打骂孩子,有时对张萍也大打出手。

     

张萍这个在知识分子干部家庭环境中走过来的女子,面对丈夫的粗俗冰冷,气度狭小,她感到越来越难以忍受。



2002
年电池厂彻底不行了,张萍和丈夫先后下岗。张萍是一个要强的女人,面对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她必须寻找自救的办法。她开始考察市场,她多年来一直都做销售工作,她觉得有能力自已做点什么。


她终于看好了自已住所附近的一家店铺,这家店铺原来是做火锅生意的,后来因经营不善,现欲低价转让。张萍便盘了过来,把店铺稍加改装,另外请了一位师傅,仍旧做起了火锅店。由于张萍的懂经营,会管理,又善于应对各种人与事,所请师傅的手艺也好,时间不长生意便火爆起来。


这时丈夫诚在家呆不住了,他主动要求过来给张萍帮忙。但他气度狭小,经常为一些小事和张萍争争吵吵,有时候为一些熟悉的顾客过来敬酒献殷勤什么的不惜和张萍翻脸。


日子就在这种争争吵吵中滑过去了,张萍店铺的生意还是比较好。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彻底伤透了张萍的心。


那是一天晚上,张萍出去办事,来了几个男顾客,可能是某执法部门的人员,喝完酒后对张萍请来帮忙的一位姐妹拍拍打打,这位姐妹不干了,掀翻了桌子。


张萍回去看见这杯盘狼藉的场面,并没有说什么,可丈夫借机发挥,对她恶言相向,说她没有气节,没有骨气,连这位姐妹都不如。

张萍的心已经凉到心底,她不明白自已为这个家兢兢业业,为何总是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没几天,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天张萍心情不好,自已喝闷酒,多喝了几盅,便爬到店里面的一个包厢睡着了。现后来,包厢里也进来了一位喝醉酒的男人,伏到张萍的旁边也睡着了。


丈夫看见了这种情形,不分青红皂白,就认为张萍和这个男人有染,勾肩搭背,便找到几个弟兄把俩人拖到外面狠狠揍了一顿。张萍清醒过来时,浑身疼痛得厉害,当她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气愤不已,羞愧难当,心彻底死了。


张萍知道自已蒙上了这种不白之冤,天水她是呆不下去了,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前方的路是黑暗的,不辨方向,自已又将何去何从?


那阵子雯雯刚好初中毕业,雯雯上初中后学习成绩只是中等,上高中前途也不知怎么样,慎重思考后她果断地把雯雯送进了兰州一家中医学校学习针灸按摩。她想只要雯雯将来有一技之长,不愁没有饭吃,学这个专业,也适合雯雯现在的身体情况,有可能的话,还可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做点贡献。


送走了雯雯,小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寄放在父母处,张萍做妥这一切,寻思着,应该到哪里去谋生。她对丈夫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南下广州


就在这时,有同学从广州打来电话,他是张萍原在白银的同学正忠。电话中正忠告诉张萍他现在已辞掉了监狱干警的工作,在广州做一项生意,并且生意也做得很好,希望张萍也南下广州,与他一起合作。


张萍接到这个电话后,感觉到天助神降,自已正走投无路,却有人来给自已指点迷津,暗送渡船。


张萍又想,这位仁兄可以把那么体面的职业都辞掉,下海经商,可见他从事的这个行业前景多么诱人。


她于是整点行装直奔广州。


到了广州,见到了这位仁兄,具体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老同学正忠在她来之前滔滔不绝讲述的所谓一本万利的生意结果是一种变相的传销,他们传销的是一种高档的可健品,张萍懵了。


张萍的心里又经历了一番痛苦折磨,刚脱离了不堪,又进了狼窝。尽管她做过那么多年销售工作,但那是传统生意模式。她从心底是抵制传销这东西的,但自已当时是赌着气出来的,身上所带的钱不多,就这么回去,丈夫会怎么看自已,自已的面子又往哪儿搁,这且不说,自已也没有退路呀!


就这样,张萍暂时在这个传销团伙里滞留下来,作为栖身之地。但她拒绝做任何事,拒绝培训,听课。张萍要么整天在宿舍睡觉,要么就在外面转悠着另谋出路。时间不长那位同学已发展下线60多人,他本人已升到金钻一级,据说可拿许多红利。但张萍主意已定,不眼红,不动心。


张萍终于在广州的一处地方看好了一个正在转让的饭馆。她准备盘下这个小饭馆,但发愁的是自已没有更多的资金。回到宿舍后,她开始游说正忠。


她告诉正忠,传销组织作何时候都是非法的,不如现在见好就收。把人员解散了,拿出钱来做饭馆生意。那位同学有些心动,正好另外有一对夫妻愿意进这个传销组织,那位同学就撤身出来了。


张萍和她的正忠便转让下那个店铺,做北方风味的面馆生意。没多久,他们的生意也火爆起来。张萍每月都抽出将近一千多块钱分别寄给雯雯和父母,作为两个孩子的生活费。


就这样,她在广州滞留了三年,做了三年的饭馆生意,把雯雯也供给到中专毕业,小儿子上小学了。


雯雯毕业回来后就业又成难题,张萍只好把饭馆全部交给正忠打理,自已只身回到天水。


回来以后,张萍发现,丈夫脾气不但没有改变多少,而且身边已经有了别的女人,一个脚踩几只船的女人。张萍已经预感到他们的婚姻这回可能走到了尽头。


张萍向丈夫提出离婚,她觉得这样不死不活拖下去,对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可丈夫死活不离,他宁愿这个名存实亡的家庭存在着。


为了离婚,张萍做出了最大的牺牲与让步,只要丈夫离婚,除俩孩子归自已抚养外,家里的一切包括房子、存款、家具都归丈夫所有。张萍带着两个孩子净身出门。


在这种有利条件诱惑下,丈夫同意协议离婚,最后两人便达成了一个离婚协议。


张萍从家里搬出来后依旧很坚强,她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一门心思往前走。她开始找房子,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终于找到一间平房租下来,又自已动手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厨房,自已动手涮房,收拾门窗。最后在父母、兄妹的接济下有了一个自已的窝,母女三人便安顿下来。


她把小儿子联系到市内一所比较好的学校上小学,为雯雯就业的事又多次找民政局、找残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残联的帮助下,雯雯终于顺利地进了一家企业当打字员,每月的月薪也能拿到800元。虽然没有干上自已所学的针灸专业,孩子和张萍都已满足了。


两个孩子的事步入正轨后,张萍终于可以喘一口气。她永远是那种不服输的女人,她寻思着,自已该干点什么,才能支撑起这个家。刚开始,她和别人合伙作了一段时间的饭馆生意,太累,后来又给一家做酒的公司推销酒,每月的收入也还过得去。


在张萍这些年的支持与鼓励下,在姥姥、姥爷两位退休老干警的影响感染下,雯雯的性格也非常坚强、勇敢,遇事有胆有识。


雯雯现在已是23岁的大姑娘,长得清纯秀丽,落落大方,要不是她的那条腿有残疾,可以想见她一定是一位漂亮悦人,人见人爱的女孩。

 

 圆梦世博 


那是去年12月份,世博会准备在上海召开,世博会举办160年来首次准备设立一个残疾人展馆,取名“生命阳光馆”,所展示的主题是“消除歧视,摆脱贫穷,关爱生命,共享阳光。”生命阳光馆筹委会的人便向全国各地招募残疾人志愿者讲解员,这一消息在网上公布后,雯雯看到兴奋不已,在征得妈妈和家人的同意后,通过市残联在网上报了名。等待的时间虽然是漫长的,几番周折,几经筛选,今年3月7日,雯雯终于接到了主办方发来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她梦昧以求、期待很久的好消息,她将成为世博会生命阳光馆一名志愿者讲解员。后来,她才知道,她也是生命阳光馆全国唯一的一位非上海本地残疾人志愿者。

 

 

张萍为了锻炼女儿的毅力,决定让她一人乘飞机前往世博会报到。雯雯赶到世博会后,第二天便投入到生命阳光馆志愿者紧张的培训当中,既要做到和手语搭档配合默契与同步,又要恶补英语,每一次的讲解都要用中英文双语讲解。这些对踏入社会不久雯雯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雯雯从母亲哪儿继承了要强的性格,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做就做最棒的。

 

 

最重要的还是生活上的困难。雯雯这次去当志愿者,所有费用都是自已承担,雯雯知道自已家庭的困难,母亲带着弟弟独自生活也很不容易,为了节省开支她只好在离生命阳光馆比较远的上海郊区与别人合租到一间住房,自已做饭。每天往返要换乘一次公交和三次地铁,这对于一个残疾女孩来说,艰辛可想而知。

 

 

就这样,她反复练习、反复钻研,经过不断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雯雯终于成为世博会生命阳光馆一名出色的志愿者讲解员,她担任的是序厅讲解员。她充满[关键词屏蔽]的讲解,所表现的坚强和乐观,真情与奉献,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游客,从而赢得世博园“生命之花”的美誉。在日均接待两万人的生命阳光馆,雯雯穿着高跟鞋在展馆入口处欢迎每一位游客的光临,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实在站不住了,她就坐在轮椅上和自已的手语搭档一同向游客讲解展馆情况。当有记者问她累不累时,雯雯总是爽朗地说:“忙起来就顾不上累了,我是靠自信站在这里的”。

 

 

前后经她接待过的游客有中外许多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中外史节与外交人员,跨国公司的老总、国家院士及高级科研人员,作家,艺术家,演艺界人士,设计师,还有一些中外普通市民与残疾人中的姣姣者,她还见到了她仰慕已久的残疾人作家张海迪与我国残疾人领袖邓朴方先生。

 

 

由于在世博会上表现出色,她的事迹不断有媒体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天水电视台、新民晚报、浙江日报、兰州晨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还在国内各大知名网站都曾宣传报道过这位残疾女孩倾情奉献世博会的感人事迹。

 

 

通过媒体看到雯雯的事迹后,兰州四方未来集团的董事长瞿金叶女士和全体员工慷慨解囊,资助雯雯6000元人民币,希望雯雯在世博会期间生活得稍微好一点。瞿金叶认为,雯雯代表着甘肃残疾人积极奉献的精神风貌,她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称得上世博会上盛开的一朵“甘肃之花”。

 

 

雯雯现在每天一个电话和远在天水的母亲、姥姥、姥爷沟通,说说自已的心里话和日程行踪。我对张萍说,雯雯现在可算一夜之间成了名人。可张萍每天在电话里鼓励孩子做人做事要认真、真诚、低调,不事张扬,戒骄戒躁,因为前面的路还长。

 

 

雯雯现在比任何时候懂得感恩。当她听说生命阳光馆和上海仁爱医院推出了在全国进行500个脑瘫和500个兔唇儿童的康复计划的消息时,她便主动给家乡争取名额,正是被雯雯的真诚和爱心所感动,目前这个康复计划已答应给甘肃10个各额。

 

 

张萍告诉我,雯雯从小到大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隐形的翅膀》。歌词的大意是: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的梦想都开花,


追逐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愿望,让自已想象。

 


面对这首《隐形的翅膀》的歌词,我虽然不会唱,但我的心也在被感动。我明白,雯雯一定在这里找到了自已心灵的共鸣点。她希望自已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朝着既定的目标振翅高飞,她希望自已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在孤单与挫折中不退缩,不哭泣,她要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一个残疾女孩,一个弱势群体,可她却有这样一颗火热的心,热爱生活,热爱世界。这样一种境界,乐观向上,乐于奉献。她从一出生到现在,经受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打击与挫折,可她在母亲等亲人朋友的鼓励下,坚强地走过来了,今天终于走向了世博会,走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我于是联想到雯雯的母亲张萍,她也算是一个优秀的女人,在挫折中奋起,在逆境中进取。坚强、自信、乐观,生活也给她降临了太多的磨难,她仍然坚强面对,勇敢地走过来了,还培养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这应该是好人得到好报的结果。

 


据雯雯的母亲透露,目前还有一位法国的年轻设计师(是生命阳光馆的主设计师)正在热烈地追求着雯雯,他也是在上海、在生命阳光馆与雯雯一见钟情,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坚强的中国残疾女孩。可雯雯心里虽说很高兴,但一考虑到自已目前的处境,内心还在犹豫着,徘徊着。

 


我鼓动张萍,让雯雯大胆接受这份来自异国的爱。也许在这位外国小伙的心中,爱情是至上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平等。

 


我从内心祝福雯雯,能够找到属于自已的爱情与幸福,最后希望雯雯能通过自已目前所处的世博会生命阳光馆这个平台,为家乡的宣传和旅游事业做点贡献。我希望通过她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了解天水,来甘肃投资兴办企业。

 

 


本文内容由 荣芳 提供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